0571-88055807

共享經濟:政府應從“裁判”轉向“領隊

推動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應當從“裁判”轉向“領隊”,推動政企協同共治

2018年,伴隨著資本撤離、退押金難、21歲空姐打滴滴被害等事件,共享經濟潮退。共享經濟如何才能健康發展?記者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提案中提出,推動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應當從“裁判”轉向“領隊”,推動政企協同共治。

具體來看,劉尚希在提案中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企協同共治,著重宏觀管理。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政府應當從“裁判”轉向“領隊”,引領政企協同共治。政企要充分溝通,前瞻性地制定規則,避免新事套舊規。政府要準確把握其業態屬性和運行特點,以整體觀來把控其公共性風險。共享經濟平臺企業應當主動承擔責任,尤其是安全責任。對于過程監管,政府應充分發揮平臺企業的技術優勢,通過大數據平臺和智能監測來防范風險。政府監管要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共享經濟形態下多元化的勞動、勞務關系,可包容正規、非正規就業,可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經濟提升。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公正公平監管。與共享經濟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有的甚至相抵觸,當前主要依靠相關部門的紅頭文件進行管理。建議國家層面推進相關的立法、修法、釋法工作,及時修訂不適應的行政規章,以監管促發展。例如,當前一些地方的網約車管理細則與上位法相沖突。部分城市限制從業者戶籍,違反了《行政許可法》“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相關規定。一些過細過微觀的規定,限制了市場競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八條“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span id="9hdnntz" class="bjh-br">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對地方相關管理細則進行審查,對涉嫌濫用行政權力,涉嫌違反公平競爭的行政規章進行清理,讓政府真正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利用平臺企業的公共屬性,優化就業狀態。共享經濟平臺容納了大量從業者,就業形式比較靈活、多樣,對穩就業具有積極作用。共享經濟從業者的數量是平臺企業員工數的10倍左右,截至目前已達7000萬人左右。預計到2025年,共享經濟從業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平臺企業具有一定的公共就業屬性,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服務屬性。對于這種平臺企業的公共屬性,政府應當善加利用,補充公共服務之不足。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適用于工業社會的所謂正規就業標準與現今社會已經不完全相適應,傳統的就業格局正在快速變化。政府的各項就業扶持政策,應擴展到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全面覆蓋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人員,擴大共享經濟吸納就業的潛力,促進穩就業目標的實現。

留言

電話

電話咨詢

0571-8805 5807

微信掃一掃

資料/樣機